文化频道 当前位置:欧宝综合app有限公司 > 原创天地 > 文化频道

临摹之痛

更新时间:2023-03-23 16:16:44点击次数:179次
 

作者:卢兰颖   字数:1211

临摹当临兰亭序,王羲之笔下的《兰亭序》作为天下第一行书,被无数人仿摹,却从未被超越。这次,斗胆临摹兰亭序,才知其中难度,其中有一字,最为难临,那就是“痛”字。

兰亭序原文中写道: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就是这个痛字,王羲之趁着酒性一挥而就,看似错字,圈完又改,旁边又补写一个。我用半晌时间,反复琢磨这个痛字,笔画繁复,仍旧看不清走向,无从下笔。王羲之啊,当时你曾经历怎样的内心波澜,才能有感而发这种难言之痛啊。我不再纠结这一个字,开始通读全篇。

东晋永和九年,游目骋怀,仰观宇宙之大。跟随王羲之,寻觅千古兰亭梦,仿佛看到,一条清澈婉转的溪流,上巳修禊,曲水流觞,两边坐着很多雅士名流,有王羲之,有谢安,茶杯随水流到哪,坐在那的人便端起酒杯,饮酒作诗,恣意的生活,美的如梦境,恍惚觉得,兰亭内,他们可能是你喜欢的某一个人,甚至就是你自己。梦中的兰亭,故事从魏晋一直流传到今天,告诉大家该怎样过好这一生。

就是这样一篇美文,何来之痛?带着深深的疑惑,我开始顺着历史的脉络,探寻兰亭的前世今生,解开一个得到和失去,短暂和永久的沉重话题。小说《追风筝的人》中有一句话:得到后再失去,比从未拥有更痛苦。原来古今中外,人类的感情都是相通的。写兰亭序时的王羲之年近50,宦海沉浮功名利禄一生顺遂。他的忧伤源自于快乐,就是快乐太快了,转瞬即逝,没有谁可以永立潮头,花无百日红,人也如此。他感叹韶华易逝,遂生心痛。

我一下子顿悟了,那个看似错字的痛,却有深意。他应该是先写了一个哀字,觉得仍欠缺一点,不能完全直抒胸臆,随后又在哀字上加了一个痛字,两个字叠加。这一发现,让我豁然开朗,想破头都想不明白的事全都清晰起来。面对生死的无能为力,面对失去的无可奈何,这种哀痛难以言表。

我抓起笔,再次临摹这样一个叠加后的痛字,反反复复,越写越痛,字里行间的纠结,情绪的累积,刹那间的崩溃,原来,写字真的会写到流泪。人生无常,就连王羲之也无法超越生死的烦恼,这样一个鲜活的生命,真性情的人,让我觉得这个小老头越发可爱、真实。就像我们自己,不完美,不坚强,也会被打败。但那又如何呢?正因为,热爱生活,才会患得患失;正因为,我们的心不麻木,才会感觉到痛。

或许,李世民爱兰亭序也有这样的原因吧,一代君王文采武功,雄才大略,坐拥天下,却独爱《兰亭序》。他动用手里的权力,从辩才和尚手中骗到了《兰亭序》的真迹。从此,“置之坐侧,朝夕观兰”。李世民还动用皇权,让当时著名的书法家临摹。写得好,升官发财,然后他把临摹的兰亭序作为赏赐,赐给皇子、大臣。有了皇权的加持,兰亭序名气大振,长盛不衰。直到李世民驾崩,兰亭序被陪葬,从此“茧纸藏昭陵,千载不复见。”

现在,我们看到的兰亭序全部都是仿本,真迹早已不复见。但那又如何呢?兰亭序的故事是真的,带给人们的美好也是真的,足以。就像维纳斯,正因为断臂才完美,正因为有遗憾,才让我们更懂得珍惜。

原创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