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频道 当前位置:欧宝综合app有限公司 > 原创天地 > 文化频道

禾下乘凉

更新时间:2023-06-07 08:56:14点击次数:97次

作者:卢兰颖   字数:1056

小麦收割入仓,水稻插秧正忙,又是一年好 ,这样的景致非芒种莫属。今日正是芒种,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三个节气,与立夏和小满不同,这是由初夏的凉风习习到盛夏的热浪滚滚的过度,随着气温的升高,农忙时节也随之而来。

勤劳的农人们,一边收麦一边种稻,这是农家最忙碌的时候,因此芒种又包含着收获和播种两种信息。坐在班车上,高速公路两旁的麦田,在眼前就像金色的麦浪绵延不绝,麦田无语,却用丰收来回报农人们辛苦的劳作,用它沉甸甸的麦穗来养育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记得小时候,每到这个季节,母亲单位都会放麦收假,母亲会带着我赶回老家去收麦子。那时还没有联合收割机,麦地里是男人们挥汗如雨的战场,他们手握镰刀就像手握钢枪的战士,抢收时节,分秒必争,人们甚至来不及回家吃饭,女人们就在家准备丰盛的饭菜,说丰盛,也不过是比日常多加了一盘大葱炒鸡蛋,做好后送到田间地头,还有每顿饭必有的绿豆汤,提前煮好,加入白糖放在井水中自然冷却,那是我喝过最好的冰镇饮料。男人们吃饭的时候,又到了女人们的主战场,女人们把一上午收割的麦秆用木板车拉到提前准备好的平整宽阔的麦场晾晒,新收割的麦穗还很潮湿,孩子们就会拿着去烤着吃,那是只属于那个年代孩子们的烧烤。收麦子是大人们的体力活,而烤麦子却是孩子们的技术活,火候大了,麦子烤糊就会发苦,烤的正好的麦粒清甜又带着炙烤过的特殊浓香,那是我童年吃过最好的烧烤。在当时,食物还未完全实现自由选择的年代,一盘炒鸡蛋、加糖绿豆汤和烧烤过的麦粒,就算是奢侈食品了。

一稻济世,万家粮足。是谁让我们不过短短数十载就实现了粮食富足,食物多样,选择自由呢?让我想起了袁隆平老先生,两年前这个盛夏的农忙时节,这位水稻之父带着他的禾下乘凉梦离我们而去。两年后的今天,袁老如果看到这番丰收景象,是不是也会露出他看到稻穗时那标志性的微笑。
记得很多年前,央视采访袁老,他讲到:梦里看到种的水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稻谷像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说到这里,袁老露出了如孩童般纯稚的笑容。

无疑,禾下乘凉梦是袁老对杂交水稻高产的一个理想追求,也是袁老和亿万中国农人的中国梦。这个梦实现起来不容易啊,可路就在脚下,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向前走,终会到达。就像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周而复始,这是只属于中国人的智慧。我们顺应农时,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进行耕种,必将收获五谷丰登的大丰收。我们顺应时代发展,沿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必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原创天地